电话
12月20日,2024国际金融与银行上海学术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与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承办。全球顶尖的金融机构、学术机构以及行业专家汇聚一堂,围绕“构建韧性金融未来:技术与创新、绿色与可持续”这一重大课题,共同探讨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推动国际间金融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郑广宏、2024国际金融与银行上海学术会议联合主席、诺丁汉大学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中心(INFINITY)的创办人兼联合主任Meryem Duygun教授、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殷凤分别致辞。
郑广宏指出,2024年是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关键之年。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一直致力于推动金融创新与改革,旨在构建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金融环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金融要素协同的科技金融体系。致辞环节,他对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的相关工作表示肯定,并表示,本次学术会议的召开,不仅为上海乃至全球的金融界提供了一个讨论金融理论实践与前沿趋势的平台,更是对上海金融科技发展和绿色可持续理念的一次重要推动。
Meryem Duygun强调了本次会议的核心价值,即强化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协作,以应对金融及银行业面临的挑战。Duygun、指出,在当前快速技术变革的背景下,会议主题“持续发展”显得尤为关键。金融、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动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潜力,本次会议为国际学者和专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以便共同探索这些问题。
聂清表示,会议议题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这金融五大篇文章密切相关,期待此次会议能在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并持续深化相关研究。
殷凤在致辞环节指出,此次会议致力于增进对当前行业趋势和未来发展的理解,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推动专业关系的建立与深化合作,为学科发展和全球金融体系的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会议议程涵盖了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的推动与实践、数字货币的发展效能、科技金融的应用等了多个关键议题。这些议题不仅代表了当前国际金融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也反映了行业内部对于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会议期间,各国学者和从业者分享了在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这也将对未来金融政策的制定、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首任理事长、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原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教授围绕主题《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与金融变革》发表主旨演讲,重点分析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与金融体系的变革路径,指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挑战:周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须通过宏观政策调节、结构优化和体制改革来加以应对,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稳健发展。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欧盟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员José-Luis Peydró教授围绕《碳排放与银行信贷渠道》,分析了碳排放与全球金融政策的关系。他认为,一级市场的融资工具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同时,银行业作为全球的核心金融机构,能通过借贷手段支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英格兰银行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建模司副司长Michael Kumhof博士围绕主题《央行数字货币CBDCs-效率增益和稳定性增益》提出关于央行银行数字货币(CBDCs)的深刻理解。他指出CBDCs的实施要关注三个关键方面:结构性问题、反周期的CBDCs规则与资本流动波动性。谈及CBDCs最佳规则时,Kumhof提出,最有效的规则应是响应信贷差距调整机制,这将有助于在经济波动时保障金融稳定。
2024国际金融与银行上海学术会议执行主席、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执行所长孟添博士介绍了《构建新生态:持续推动学术研发与数字金融服务产业之间的耦合协同——来自英国的洞察》INFINITY研究报告(中文版)。报告的发布,不仅为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合作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推动数字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报告指出,当前英国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潜力尚未完全释放,通过加大商业化投资可以为这些学术研究成果找到实际的市场应用,从而推动技术进步,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因此要通过一系列支持措施支持学术研发成果的商业化。
最后,孟添强调,全球范围内,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将为数字金融领域的创新注入强大动力。通过支持学术研究的商业化进程,能够使更多科研成果进入市场,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
主题演讲后,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和诺丁汉大学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中心(INFINITY)举行了合作启动仪式,明确了合作目标和实施路径,确保双方在未来的合作中能够紧密配合,共同推动数字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实践。
随后,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举行了国际学术顾问聘任仪式,为未来各方在学术合作与研究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此次聘任,各方将在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创新及金融科技应用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推动跨学科、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圆桌讨论环节,原印度尼西亚金融服务管理局(OJK)主席Wimboh Santoso教授、英国萨里大学金融经济学Sarmistha Pal教授、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赫赫教授、邓白氏中国区业务副总裁兼战略发展负责人刘沛、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科技金融专班副总经理周珂博士等来自不同国家的学术专家与行业专家从自身研究角度出发,围绕“金融如何高效服务科技创新:全球视野本土行动”的主题展开了讨论。
Wimboh Santoso从三方面分享了印尼数字金融发展强劲的原因。首先,地缘原因,数字服务诞生后,能够直接触达位于偏远岛屿的居民与企业。其次是技术原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以往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发生变革,服务的流程也因此大大缩短。从政策原因方面来看,印度尼西亚以市场为导向,从消费者权益、数字安全角度出发,大力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创新工作,加大政府监管,从而推动印度尼西亚数字金融的发展。
Sarmistha Pal指出针对当前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的差异,政策可以从出台针对鼓励创新、聚焦中小企业,加大研发鼓励力度;借助公私合营模式;地方、区域或全球合作打造技术走廊等方面着力,推动金融与科技创新。
赫赫认为,在绿色金融的转型过程中,金融部门扮演着资本中介和创新技术引领者的重要角色,有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刘沛针对财务数据如何用来识别和支持新兴技术这一问题,强调了数据在金融决策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在评估投资潜力、风险以及支持创新金融活动方面的重要性。刘沛提到,通过分析数据可以预测市场的未来表现,为金融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周珂在圆桌会议中分享了交通银行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在科技金融领域所做的大量工作。他表示,通过分阶段的发展策略,交通银行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提供了全面保障。
综合来看,本次2024年国际金融与银行上海学术会议不仅为学术界和金融业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韧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通过深入探讨技术与创新、绿色与可持续等议题,推动金融领域在应对全球挑战时的适应能力,促进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